終於換我們495XXXXX承受這個稱號了
大四這兩個字所代表和承受的東西真的很多
輕鬆的包括熱情消退、笑容不再等等
嚴肅的則有就業、升學、人生規劃
所謂熱情消退、笑容不再
這必須從我們207三人組觀察到的現象說起
拜無名小站之賜
我們早在青春的大一大二時就發現了一件事
那就是我們當時所認識的大三大四學姊
他們還是小大一時的笑容超燦爛、超自然的啦
跟高年級時完全不一樣呢!
倒不是說高年級笑起來就會比較假、比較不純真
笑容當下所捕捉到的影像
仍然是他們真正發自內心的開懷笑容
可是經歷了大學生活不同形式的雕塑
看得出明顯地歲月痕跡
還有一種疲倦的感覺
當時真難想像
當我們也經歷了三個暑假以後
是不是也會變得跟他們一樣
現在還不知道
而且我們自己也不一定看得出來
需要低年級來判斷我們的笑容是不是有比較深沉老練
上述的大家未必有所體會
不過另一件很明顯的事實想必感同身受
那就是大家相處時間變少了
新舊制共同的必修課基本上是沒有了
就連一起上的通識課都少之又少
老實說我剛開始上課的那兩天真的覺得怪怪的
挺不習慣也不適應
就是整天上課下來都沒有見到葉煒翔和吳松旆
雖然這樣講有點噁心
可是我們三個長久以來的確都一起上課不是嗎?
只能說愈到大四大家上的課就愈不一樣
這狀況大概只是出社會到職場的先聲而已
以後大家工作的環境會有更大差異
有的在社福機構
有的在政府單位
還有的在學術場域
其他觀光旅遊業、文化與藝術產業等等也都可能見到昔日同窗
但大家其實都只是學文化的
只能說文化涵蓋的層面真的很廣
說到未來就業
另一個大家也都有的經驗就是
親朋好友比我們都還關心我們畢業之後的人生規劃
接著就是質疑「唸這個有什麼用?」、「出來以後能幹麻?」
雖然都是出於關心
可是真的問了以後讓人很難回答
文化這東西涵蓋層面太廣
很難說出一個具體能讓人了解和聯想的行業
歷史系、中文系、英美系都可以當「老師」
理工學院的同學多半可以回答實業公司
我們卻可以講出一長串跟文化看似無關、實則有加分作用的職業
但是不了解的還是不了解那些跟文化有什麼關係
或是接受了民文系的訓練在那些行業有什麼用
又或者我們回答要更進一步考族群、人類學、社會科學相關研究所
可是他們還是那句話「唸完以後要幹麻?」
苦水真的只能往肚裡吞
我必須說
大學真的不應該是職前訓練所
其設立目的是為了培養一個「全人」
學術跟技職教育的初衷本就不同
難道不能為了喜歡知識和學問而唸大學嗎
另外
莫說文化系
其實理工科可以就業的科技公司都在裁員了
何況師範學院或是人文、語言相關科系
大家都找不到合於專業的工作
可是卻只有學文化的人「讀了卡慘死」
背負著「沒前途」的原罪
只有我們會被問這種問題
剛剛雖然抱怨一堆
可是其實我也是會擔心自己未來的
我覺得剛進職場的前兩年
做個超商店員也未嘗不可
大家剛進職場還不都是從擦玻璃、掃地等基層工作做起
但是未來我想我會希望做和觀光旅遊或交通有關的
要不然就是考進博物館或是圖書館工作
你們能說這些和文化全無關係嗎?
就算沒關係也沒什麼
因為很多人的工作都和自己大學沒什麼關係嘛
重點是在大學多接觸一些知識
並且觸類旁通
套句我媽常常講的
「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用得上」
這就是通識教育的目的呀!!!
說真的我很希望在畢業前上一上哲學、經濟學和心理學
我認為那是一個「大學生」應該要「略懂」的
當然不用像赤壁電影裡面的諸葛亮那麼懂
知道規則、不會被人唬住耍得團團轉也就夠了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to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多知道一些東西
隨時都可能用得上
很會作筆記、抓重點的人出社會以後可以幹麻?
仔細想想其實可以當秘書的勒
所以對未來其實不用這麼悲觀
不需要把自己的路想死
會覺得未來路很窄都是自己畫個圈圈侷限住自己的
與港貼們共勉之
最後希望有人能出來當我們班的畢聯會代表啦~~
我沒辦法代班太多次
這學期我也有很多事要忙
還是需要專門的人來負責這件事
希望能有人重拾大一的那股熱情
好好的幹一番事業吧!
以後也沒機會再當畢代了
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啊~~
快出來吧~~~~
- Sep 20 Sun 2009 16:58
老屁股大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